千寻未及

自由舒适,平静安闲
变更好才是唯一正道

打卡 Book 17、18、19 (下)

《心》就感觉很复杂了。字面上,和表面上的意思都懂,可是又似乎整个故事根本不成立似的令人多少困惑费解。首先说,从《我是猫》里面就能轻易发觉夏目漱石跟妻子的不和,还有对于女性的态度,放在现而今简直不能轻言其是晚期直男癌,简直是在现代语境下尤其是西方社会里的大逆不道,应该被禁言批判的。真的Trump一定高兴有人替自己当靶子。所以,《心》这个故事简直是批判旧社会女性如何被压迫没有权利没有自由最好的证明,完全可以选入语文课本。而事实是貌似确实夏目的这一篇进入了日本学生的教科书。。。。。。之所以说整篇故事其实不成立,是因为只从男性角度阐述和推进的故事的发展,而其核心相关于一位美丽女性,故事的决定性明明取决于这位女主的态度及如何行事。可从始至终,无论女主母亲、先生还是K,所有相关人士无人问及女主的态度,甚至可以说根本不考虑其对择夫的态度或婚姻的想法。那么就也是说其实整个故事某种程度上完全不成立。诚然,那个时代的日本社会应该也没有让女性自己做主的意识。


如果作者只是想探究困境下的人性之复杂,那么的确可以只从一个角度去写。然而,也许相似的挣扎和困扰是不随时代而改变的,在现代也同样存在,但这时代性的故事在现代几乎无法发生。另外由于其叙事结构,导致现在看很多人怕直接觉得基情满满。个人认为妄谈少数群体(含取向、信仰等全部天然属性),本身极其不尊重对方,这也是身为多数群体一员的永恒盲区。《心》给人的感觉是无法评断,因为其结构等同于一张照片上有一位画家在画人物肖像,画家是文中的“我”,画面上的人物肖像则是“先生”,而作者则是拍摄者(K则可以是人物肖像正在看的图片)。也就是说,全部读者的认知都是极其片面的由角色转述而来,相当主观单一,无从判断。也许作者有意为之,以便描述道德困境。况且,综上,其时代性也制约了故事(道德困境)的合理性,完全不如另两篇小说(《我是猫》和《哥儿》)容易理解接受度高。简单粗暴地理解,简直是过时的陈旧迂腐的文章。日本人阴柔的纠结,和刚猛的自绝,真是民族文化传统的必然产物啊。偏颇自大地说,简直是岛国的局促导致的狭隘。

《心》看到结尾,对于如此的戛然而止很意外,遂翻了另外两个译本的结尾,确定一样才罢休。或许这篇以后会再补读齐手上有的全部版本吧。

因为先看了《哥儿》真是更深入了夏目漱石的坑,差不多成粉了😊话说《玻璃门内》比较好读是一篇篇独立的散文,其次《文鸟》让我想起老舍先生的《麻雀》都是很细的写鸟儿的。然而《伦敦塔》我的天啊,没有British history背景完全不知道说的啥,而且夏目先生各种放飞神游,额滴神啊!!!《十夜梦》嗯更是,有种深刻的但完全不了解作者思想背景真是懵啊懵啊懵(似乎就当梦呓或者mini
剧本好了)。不过介于《心》的不好理解还是推荐译文出版社的版本,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PDF是电子排版不是直接扫描版,所以很清楚,并且插图很美,年代也稍新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尤其适合看不惯“俺”为主语的读者。人民文学出版社这套书好像世界名著相当全,当年收了这系列的《源氏物语》然而十年多了除了前言根本没看过。。。还收了同系列另一本压根儿忘了是什么🤔(难道是枕草子?)


夏目漱石的散文集还有汉诗集,嗯,没错,日本国民作家精通汉语和英语(汉语怀疑不会说只会古诗文经典啥的,依旧给跪!!!)还有两个三部曲中的五部都没有读,以后慢慢看吧……

依旧没有能撼动我心中文学女神樋口一叶的地位,还是最爱5000💴胜过旧版1000💴……💰👀😂

评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