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寻未及

自由舒适,平静安闲
变更好才是唯一正道

打卡
Book 17、18、19 (上)

一不小心写多了,只能分两部分发了😓微信的Mooc自习室再不能打卡了,真是不要太💔之前的全部数据啊,只能从原链接点进去看个人首页了……
这是今年第24周,可是只看了不到20本书,这周结束也就最多能凑个整。。。到底在干嘛啊,闲晃了半年。虽然说今年的目标是重质量,可是明显有种在休息根本没在做的状态,更别提完全谈不上努力了。如果是这样那还不如求量,先看了再说,至少保证不停在为了目标努力。

唉……算了……废柴ing,期盼神游快点结束吧🔚🔚🔚


第一本是杂志好像三联出的,kindle版买来一直没看现如今总算是囫囵吞枣地看完了。这三本都和日本有关是因为看了几部日剧和日影,啊就是这样而没看书。。。杂志从好几个方面介绍了日本文化,比较有助于理解和自己文化的不同。其实对于🇯🇵最大的误会就是看到那些差不多的繁体汉字就以为和中国文化很相似。其实完全不是,人家的文化也是独特的。


然后看了Nino演的电视台新年SP《少爷》,索性就看了原著《哥儿》(这两个版本都译为“哥儿”而非“少爷”原文为“坊っちゃん”Google译为“儿子”),两个翻译版本,各自又分别和《心》(中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及《伦敦塔》、《玻璃门内》、《文鸟》、《十夜梦》(右译文出版社)合成一册。由于《哥儿》是看了两个译本,但其他尤其《心》只看了一个译本,愚见仅大众普遍接受度来讲,就我看过的夏目漱石的三篇代表作小说来说,通俗易懂程度应该是《我是猫》>《哥儿》>《心》。并且以个人浅见,更喜欢吴树文、刘振瀛用了“俺”为第一人称的版本,所以推荐译文出版社的。可惜的是我看的PDF扫描版非常不清楚,而且此版本为1987出版,😱比我还大啊……故此,恐怕纸版也难寻了,不必深究。


关于作品译名,觉得《哥儿》比《少爷》更贴切,日文意为女仆对少主人的称呼,在文中也是阿清奶奶对主人公的称呼,符合角色身份。因为主人公并不是花花大少或者附庸风雅胸无点墨那种少爷的形象,而只是破落武士家庭出身,其经济状况与公子无关,只是品行端正可谓性情高贵而已。做人做事很讲究,可以说不输人品。按老北京的话说就是有点儿“吃窝头迈方步儿”(形容遗老遗少的旗人或者曾经地位高的财主破落户)的大爷脾气。公子哥儿的哥儿当然比少爷二字生动。当然这仅基于北京文化的语境下理解,不知道全国各地方言又有何观感。另外,主人公见天儿以“江户儿”(东京人,因成书在110年前左右的明治时代)自居,也让人感到似乎有种儿时时常耳闻的“咱北京人如何如何”的那种亲切感。并且轻浮、善言辞、仗义、好打抱不平、还爱给别人起外号,也完完全全与北京老派市井文化相通。差不多就是电影《老炮儿》那个意思,但当然主人公受过可以说是当时的高等教育(或说次高等教育)又是老师,自然不能同特殊年代成长起来的六爷相比。总之,《哥儿》这部不长的小说真的相当有趣,而且改编的SP也特别好看。如果不看原著只看SP也未尝不可(bonus是有加作者先生出境哦,可惜形象不像啊脸型都不一样,唉……)(啊!对了,深夜食堂的老板趁白天也来客串,一下都没认出来小林薰👍👍)。


还有就是《哥儿》的语言节奏很欢快,主题也比较明朗,读来痛快过瘾又相当欢乐。并且,边读就忽然想起那些认识的有着和主人公相似性情的人,不禁对他们多了一份理解。比如我初中时期的数学老师(竟然和小说里的主人公和堀田sensei一样都是数学老师啊!)为人非常耿直,可是“直如弦死道边”,现在也只是普普通通并未飞黄腾达。甚至可以说,老师事业的巅峰或说最为开心灿烂的时刻反而是已过去十多年的我们那一届的时光。纵然现而今迁至重点中学,却也谈不上是高升,甚至当年可以说是由我们那所普通校“左迁”而去。作为班主任,老师对于至少我们这一班的学生的影响,可谓是终生的,就像SP最后学会道歉并敢作敢当的学生们所代表的一样,想来不胜唏嘘。再有就是我的姥爷,顽劣程度绝对不在主人公之下,在家里地位和与其父关系也类似,在儒家传统价值体系里从来不被认可,一直被扁得一文不值,然而却因为太会玩儿以长辈身份成为邻里间孩子王,深受欢迎。单纯正直,却不入流主流价值观,但也从未见苦闷,可见真是如书中阿清奶奶所说“生性高贵,十分难得”啊。


阅读最大的乐趣便是借由作者和其笔下的世界,了解不曾了解的人事物,理解那些难以理解的人性人心思想感受,去那些回不去的时间和到不了的世界。有时透彻,有时懵懂,有时顿悟,有时困惑,有时惊叹,有时错愕,有时叫绝,有时悲哀,有时欣喜,也有时大恸。据一隅而观万千,再配上Gould的Goldenberg 或者Sokolov的live简直赛神仙……

评论(10)

热度(1)